潜阳丹与封髓丹的区别
熟悉火神派的人都知道,潜阳丹和封髓丹是郑钦安比较常用的药,因为火神崇阳,以补阳驱寒为特色,但确实有很多人有上热之症,上火啊,牙痛,高血压,偏头痛,三叉神经痛等等,这个时候虽然也有下寒的症状,但是若一味的去用附子,用四逆汤,很容易加重上热的病情,而且见效也慢,所以这个时候一般就用潜阳丹或封髓丹。
潜阳丹出自火神郑钦安,配方为西砂仁一两(姜汁炒),附子八钱,龟板二钱,甘草五钱,郑氏认为砂仁辛温,能宣中宫一切阴邪,又能纳气归肾,附子辛热,能补坎中真阳,真阳为君火之种,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,龟板一物,坚硬,得水之精而生,有通阴助阳之力 ;甘草补中,有伏火互根之妙。
封髓丹配方为黄柏三两,缩砂仁一两半,炙甘草三钱,郑氏认为,黄柏味苦入心,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,甘草调和上下,又能伏火,真火伏藏,黄柏之苦和甘草之甘,苦甘能化阴,砂仁之辛合甘草之甘,辛甘能化阳,阴阳化合,交会中宫,则水火既济,心肾相交。
看到这里,很多人就觉得这两个丹方都是用来降火的,看完郑火神的玄妙解释,肯定是懵了,更加不知道用哪个方子了,所以干脆就眉毛胡子一把抓,两方合一,变成潜阳封髓丹,感觉很高大上,却不明就里。
在网上你只能找到各种医案,却找不到这两个丹方的真正用意,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两味药的区别。
两者的共同点,虽然都是纳气归肾,也就是说把上面的浮火,降下来存入肾中,封住。因为人一身以肾中水火为根本,只有火潜藏于下,才能蒸腾水液,推动人体运行。但是由于两个原因,肾中的火会藏不住,不安分,飘于人体的上部,这就是所谓的龙火飞越。
火飞于上,则在上会有各种热症,如上火,长痘,牙疼,高血压,脑溢血等等,在下则由于火飞而寒,产生下肢冷,腰痛腰凉,便溏,痛经,脾肾阳虚不消化等寒症。
所以养生的终极目标就是让上面清凉,下面温暖,包括站桩,打坐,太极拳等,都是同一个目标,所以不要小看降火,降火入肾才是一生的追求。
但是龙火飞于上,却有两个原因,第一个原因是肾阴虚,也就是肾水干枯,火不能藏于水中,所以向上飞跃,同时心脏得不到肾水的滋润,造成心火过旺。
这种阴虚火旺的人,心里会感觉燥热,舌头红,口干,便秘,脸偏红或者偏枯瘦,脉跳动比较快,晚上睡眠不好,总之就是一片内火燃烧的感觉,这种常见于伤精患者与更年期妇女。
这种情况,我们就可以选用封髓丹,黄柏三两,缩砂仁一两半,炙甘草三钱,你看这个方子是以黄柏为君药,砂仁为臣,炙甘草调和。
黄柏的作用是什么?黄柏苦寒,盐水炒过后,可引心火下降而交肾,而砂仁辛温,颗粒小而收摄,能收胃气下降,加甘草调和苦与辛,所以封髓丹的主要作用是降心火与胃气,专门针对阴虚火旺易便秘的体质,若是阳虚便溏,就容易受寒而拉肚子,而且此方也不可久用。
而且这个封髓丹的配方不全,其来源实为道家的三才封髓丹,在封髓丹的基础上还有天冬,地黄,人参这三味药。天地人三才,用以滋阴,黄柏的用量也没有那么重,而三才封髓丹的用意也是滋阴养水降心火,皆取肃降之意,用以退阴符,是建立在命火非常强旺的基础上才用的。
当年道长觉得此方颇有味道,还写了一首小湿:
我有一壶酒,肃然曰尘清
天冬降肺魄,地黄入肾精
甘苓助脾土,姜砂降胃心
黄柏安龙火,人参生真阴
丹取封髓意,入酒去寒饮
暮酌一瓢去,醉中觅真形
诸多江湖事,忘于道人心
再说潜阳丹,它的妙处是针对另一种龙火飞越的情况,也就是肾寒而火飞。肾中寒气太重,而阳气太弱,气虚而无法收摄聚拢真火,导致火散而飞。这种情况多见于肾阳虚的人,往往腰凉怕冷,感觉身体被掏空,命门之处吸力弱,有种元气往外散发的感觉,走几步就容易累,身体沉重,晚上睡眠也不好,尤其是睡不安稳。
这种肾阳虚的睡眠不好,不是火旺扰心神,而是肾气不固,无力下沉,就像门没关紧,随时要散掉一样。说的再形象一点,就像冬天盖了一床真空棉,轻飘飘的总不如棉絮被子压在身上得劲,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
潜阳丹配方为西砂仁一两(姜汁炒),附子八钱,龟板二钱,炙甘草五钱,以砂仁为君药,用来潜降飞越之气,同时以炮附子助命门之火,散肾中之寒,辅以龟板将阳气潜入肾水中,再以炙甘草补中气以镇火于下,这就像盖了一张厚棉被,里面还塞了一个热水袋。
由于龟为灵物,道门之人不可吃龟蛇,吃龟损寿不祥,吃蛇怨气缠身,所以可用生牡蛎来代替龟板潜阳更好。
综上所述,封髓丹针对阴虚之人,潜阳丹针对阳虚之人。前者适应的人比较少,后者则颇为多见,只是这两个方子都比较极端,封髓丹针对单纯的阴虚火旺,潜阳丹针对单纯的阳虚,若是有阴阳夹杂的人或者症状并不严重的人,则要适当的进行加减,比如封髓丹减轻黄柏的量,潜阳丹增加一点清上热的黄芩,黄连,或黄柏。
还有一味经方介于这两者之间,就是半夏泻心汤,只是泻心汤偏于脾胃,不管心肾,所以不适合肾病之人。
好了,下一篇道长准备多讲点道家方面的东西,很多人对玄门之学还是很感兴趣的,还会多讲讲如何给自己积累功德与福报,一直想写一本道家入门的书,可是玄门深似海,总觉得自己的道行太浅,不知从哪里着手,此事还需再酝酿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