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

第 1 页 共 10 页 结果 1 - 10 共 94 个

 穴位名  用途

肝经

烦躁不安,惊风,目赤,五心烦热,口苦咽干

(1) 清肝经能平肝泻火,息风镇惊,解湿除烦,常用治疗惊风、抽搐、烦躁不安、五心烦热等症(2) 肝经宜清不宜补,若肝经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,或以补肾代之,称为滋肾养肝法

旋推为补,称补肝经;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,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100~500次

脾经

腹泻,便秘,痢疾,食欲不振,黄疸

(1) 补脾经能健脾和胃,补气养用于脾胃虚弱,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,肌肉消瘦,消化不良等症(2) 清脾经能清热利湿、化痰止呕用于湿热熏蒸、皮肤发黄、恶心呕吐、腹泻、痢疾等症(3) 小儿体虚、正气不足,患斑疹热病时,推补本穴,可使稳疹透出,但手法宜快,用力宜重

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,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,称补脾经;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,称清脾经补脾经、清脾经统称推脾经100~500次

左端正

鼻衄,惊风,呕吐,泄泻,痢疾

(1)揉右端正能降逆止呕,主要用于胃气上逆而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;揉左端正能升提,主要用于水泻、痢疾等症(2)掐端正多用于治疗小儿惊风、常与掐老龙、清肝经配合同时本穴对鼻衄有效,方法用细绳由中指第三节横纹起扎至指端,扎好后,患儿静卧即可

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、揉端正掐5次;揉50次

心经

高热昏迷,五心烦热,口舌生疮,小便赤涩,心血不足,惊烦不安

(1)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、面赤口疮、小便短赤等,多与清天河水、清小肠经等合用(2)本穴宜用清法,不宜用补法,恐动心火之故若血气不足而见心烦不安、睡卧漯晴等症,需要补法时,可补后加清,或以补脾经代之

旋推为补,称补心经;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,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100~500次

大肠经

腹泻,痢疾,便秘,脱肛

(1)补大肠能涩肠固脱、温中止泻用于虚寒腹泻、脱肛等病症(2)清大肠能清利肠腑,除湿热,导积滞,多用于湿热、积食滞留肠道,身热腹痛,痢下赤白,大便秘结等

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,称补大肠;反之为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100~300次

肺经

感冒,发热,咳嗽,胸闷,气喘,虚汗,脱肛

(1)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,咳喘气喘,虚汗怕冷等肺经虚寒症(2)清肺经能宣肺清热,疏风解表,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、气喘、痰鸣等肺经实热症

旋推为补,称补肺经;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,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100~500次

肾经

先天不足,久病体虚,肾虚腹泻,遗尿,虚喘,膀胱蕴热,小便淋漓刺痛

(1)补肾经能补肾益脑,温养下元用于先天不足、久病体虚、肾虚久泻、多尿、遗尿、虚汗喘息等症(2)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膀胱蕴热,小便赤涩等症临床上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,需用清法时,也多以清小肠代之

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,称补肾经;向指更方向直推为清肾经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100~500次

眉心

外感发热,头痛目赤

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,可用于外感表证及内伤杂病;②目赤痛可与清肝经、掐小天心、清天河水等穴合用

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,称推坎宫,又称分阴阳30~50次

大横纹(手阴阳)

寒热往来,腹胀,腹泻,呕吐,食积,烦躁不安

①分手阴阳能平衡阴阳,调和气血,行滞食消,可与摩腹、推牌经等穴合用;如实热证阴池宜重分,虚寒证阳池宜重分;②合阴阳能行痰散结,可与清天河水等穴合用;③揉总筋、分手阴阳是小儿推拿手部操作的常例手法

①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(总筋穴)向两旁分推,称分推大横纹,又称为分手阴阳(图229);②自两旁(阳池、阴池)向中央(总筋)合推,称合阴阳30~50次

阴池

寒热往来,腹胀,腹泻,呕吐,食积,烦躁不安

①分手阴阳能平衡阴阳,调和气血,行滞食消,可与摩腹、推牌经等穴合用;如实热证阴池宜重分,虚寒证阳池宜重分;②合阴阳能行痰散结,可与清天河水等穴合用;③揉总筋、分手阴阳是小儿推拿手部操作的常例手法

①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(总筋穴)向两旁分推,称分推大横纹,又称为分手阴阳(图229);②自两旁(阳池、阴池)向中央(总筋)合推,称合阴阳30~50次

第 1 页 共 10 页 结果 1 - 10 共 94 个

© 2024 中医之路  湖州滨湖街道和悦堂中医诊所 版权所有

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滨湖街道梅州路233号假日风情1幢3号